中国中铁投资建设新伊高速通车
更重要的是,在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技术创新的全球竞争中,中国可以利用自身在技术准备、市场潜力、产业配套的有利条件赢得先机。
这意味着未来十年中国仍有较高的储蓄率,从而会出现较高的投资率。目前创业板高达几十倍的市盈率就是一个信号。
因此,在维持高强度投资必要性和迫切性下降的情况下,金融政策的基点应转到风险防范上。但仔细观察,似乎并不尽然。中国宏观政策有纾缓余地2009年前三季度,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。从2010年开始,中国经济的中长期发展趋势如何,相应的经济政策转变也需要从长计议。这一组合不是简单急刹车式的反危机政策退出,而是有目标的调整,即宏观经济政策在总体上呈现出转大弯的态势,又在实质上进行重心的转移。
目前,去杠杆化已稳定,企业为恢复生产的库存化需求强烈,出现超调。积极利用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和上合组织大项目融资机制,鼓励人民币跨境使用。城镇新增就业累计4603万人,提前实现了4500万人的2010年目标,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保持在4.3%左右,低于规划目标的5%。
本文作者根据目标一致法,对2005-2009年国家十一五规划进展进行了后期评估。这意味着中国巨大的能源消耗居世界第二位,不久将超过美国成为第一位。中国综合国力再上台阶,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,取得了另世人瞩目的成就。按2005年价格计算,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(GDP)达到27.55万亿元,超过2010年规划预期目标的26.30万亿元。
第五,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。中国本国居民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迅速增长,2005~2009年期间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年平均增长率25.1%,授权量年平均增长率为33.3%。
预计在十二五时期,中国城镇人口将超过农村人口,进入以城镇人口为主的现代社会。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,2007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为3029万吨,相当于同期全国环境统计公报统计的1382万吨的2.2倍,预计到2010年也难以实现比2005年排放量(1414万吨)减少10%的目标(见表)。第二,节能减排关键性指标尚未实现。3.展望:经济转型是关键《十一五规划纲要》实施4年来,中国先后经历了冰雪冰冻灾害、汶川大地震、举办奥运会和残奥会,以及国际金融危机。
因此要从根本上树立科学发展观,放弃长达30年的GDP挂帅思路,否则就不能顺利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。即使考虑到其它因素,也不会超过世界总量比重的1/20。从各地的情况来看,除了北京等少数地区之外,几乎全国各地都在推行工业强省、工业强市、工业强县,甚至是工业强镇的主导战略。按不变价格计算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10.2%,实现2010年预期目标值的115.5%。
贫困人口继续减少,按照原贫困线,2005到2007年贫困人口减少了37.5%,按照新贫困标准(人均年收入1196元),2009年比2008年减少了10.2%。新建燃煤电厂安装烟气脱硫设施火力发电组比例不断提高,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计减少9.0%,预期可实现10%的规划目标。
农民工外出务工人数由2005年的11186万人提高到2009年的14900万人,累计增加3714万人。为此,十二五的基本思路或核心词就是转型——经济、社会两个转型。
十一五规划已经正式实施了四年时间,2010年是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、为十二五发展打基础的重要一年。单位GDP能耗四年累计下降8.2%,预计很难完成规划下降20%的目标。进入 胡鞍钢 的专栏 进入专题: 经济转型 。第四,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。城镇污水处理率由2005年的48.4%提高到2009年的72.3%。这是中国成功地减少了世界最多的绝对贫困人口、解决了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之后的又一个经济奇迹。
可以认为,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仍具有路径依赖的习惯作用,甚至还向传统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老路回归。耕地保有量控制在1.2亿公顷。
2008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0.36%。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,美国与中国GDP总量的相对差距由2006年的4.9倍缩小至2009年的2.9倍。
这表明过去十年中国经济高增长本质上是能源密集高增长、碳排放密集高增长,形象地讲,是典型的黑猫发展模式。从2000年到2009年,我国工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1.1%,整个经济增长是由工业主导、工业带动的。
中国在若干重大基础科学领域(材料、生命科学、地球科学、空间科学等)取得显著成果,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明显缩小。建立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,城乡低保人员得到普遍救助。第二,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增长提前实现目标。进入21世纪头十年,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大幅度增长,从2000年的36亿吨增长到2005年的58.9亿吨,年平均增长率10.35%。
中国在过去4年还创造了世界最大规模的就业。而污染排放,特别是二氧化硫、二氧化碳排放,已居世界第一位。
为什么中国经济高增长会带来能源密集高增长和碳排放密集高增长?本质上是因为工业主导增长,特别是由能源密集、污染排放密集的重化工业主导经济增长。2009年人均GDP是2000年的2.25倍,提前实现了人均GDP翻两番的目标。
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提前实现80%以上的规划目标,从2005年的23.5%,到2009年达到了94.0%。到2009年又进一步上升为80.3亿吨,十一五期间年平均增长率8.06%。
它的一个直接发展成本就是高强度的污染排放。2009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2.6%,仅比2005年增加了2.5个百分点,尚未实现占GDP比重43.1%的目标。根据对《十一五纲要》确定的22个主要定量指标的评估表明,实施总体进展情况是好的,大部分指标达到预期进度要求,其中有11个指标提前实现2010年的规划目标,但仍有5个关键性指标进展相对滞后,看来2010年可能难以实现。2.问题:仍未摆脱高能耗、高污染的黑猫发展模式第一,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目标未能如期实现。
2009年研究与试验发展(RD)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1.62,与2%的目标相差较大。第三,基本公共服务明显加强。
城市化率已经接近规划预期目标(47%),4年来,城镇新增人口近6000万人,而农村总人口减少3256万人。重工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从1998年的50.8%提高至2008年的70.8%,甚至高于计划经济时代的最高水平。
此外,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参保人员达到4亿人,全国合计有12.3亿人获得基本医疗保险,而在2003年全国约有10亿人得不到基本医疗保险。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2009年达到2.345亿人,超过了2010年规划目标值(2.23亿人),此外,国家从2010年起着手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的遗留问题,积极推进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,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试点。
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,欢迎您提出来!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,如果侵犯了您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!